你是否有這樣的感受?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,然而,面對孩子,我們所說出來的話,卻常常不同於心中真正的意念。再回想小時候,是否曾經當你表現優異、以為父母會為你高興,但當別人稱讚時,父母卻只是語氣平淡地說「這沒什麼」,使你一下子洩了氣?父母很可能只是出於謙卑的心態,或者是激勵的用意,然而,許多人有所不知,即使只是隨口說說的話,停留在孩子懵懂的心靈中,都會產生久遠的影響力。 自我形象的建構,首先即來自家庭環境,家長一句讚美的話,足以對子女產生莫大的鼓勵和向上推動力;反之,一個不經意的否定,也可能使孩子從此裹足不前。親子間的交談,當如何避免惡性影響,更甚而用話語來達成造就?首先當明確認知,你可以「選擇」對孩子說出生命的話語。 造就、毀壞,就在一句話之間 關於話語的影響力,聖經有清楚提示,箴言十八章21節:「生死在舌頭的權下,喜愛它的,必吃它所結的果子。」一句話,甚至足以帶出生死—祝福或咒詛、正面的造就或負面的毀壞、對人產生建造還是傷害的力量。 造就或毀壞,往往就在一句話之間。一句話、一聲讚揚,可能大大鼓舞孩子的信心,定下良好根基,並化為往後持續進步的動力;反之,貶抑、諷刺或負面宣告,扼殺力可想而知。許多人明白親職教育的重要性,卻低估了話語的影響力,一邊積極使用教材促進孩子學習成長,一邊卻不經意說出「笨」、「沒用」這類負面的話語,長期影響孩子的信心、抑制他們的發展。 「我只是希望激發他們的潛力……」有時家長會這樣想,然而,使用不當的否定言詞或比較性動作,卻往往適得其反,對孩子的自尊、自信造成根深蒂固的傷害。例如許多人都還記得小時候被長輩用來和其他孩子作比較的經驗,或許是自己的兄弟姊妹,也或許是鄰居或同學,這種不愉快的記憶,直到長大後還能清楚道出,可見其殺傷力多大。 另外,還有些情況是父母並無意對孩子說出具殺傷力的話,然而,有時卻莫名地脫口而出,尤其在疲憊或挫敗狀態下,更容易失去言語控制力。當有這種情況發生時,試著回想,這些話是否似曾相識、言猶在耳?根據心理研究,這些話很可能就是在你自己小時候被長輩責罵過的,這些印象不知不覺融入自我意識中,多年後,又無意地反映在親子互動模式下,承襲給下一代。親子之間,話語的影響力不但鮮明、重大,而且還延續久遠。 父母應該避免的事 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的話語,勢必要加以分辨、注意,盡可能避免。有了認知之後,還有個困難就是人難免不小心或不由自主,尤其在生氣的時候,傷人的話不經大腦便脫口而出,因此聖經提醒:「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,慢慢的說,慢慢的動怒。」(雅各書一章19節)在這方面,做父母的,應當盡量避免哪些事?以下幾件事,格外容易造成孩子心靈的傷害,須用心避免: 1. 歸罪給孩子 把自身情緒和現有問題歸罪給孩子,是首當避免的錯誤。「我會窮都是因為你,錢都花在你身上了。」「都是因為要照顧你,我哪裡也去不了。」諸如此類的抱怨,等於是把自己的處境問題推托在孩子身上,而孩子原本無力控制局面,於是生出莫名的罪咎感、自我否定。 2. 給予負面稱呼 無論你有多憤怒,都當避免負面控告,例如「笨孩子」、「頑皮鬼」等常聽到的口頭稱呼,或者 | |||
| |||
肯定的力量,比否定更強 | |||
|
摘自goodtvy雜誌